对冲基金的职责是预测世界发展走向并从中获利。因此,几个月前,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的首席执行官尼尔·巴尔·迪亚(Nir Bar Dea)出现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共同主持了一场呼吁为世界银行提供更多资金的峰会,这一举动颇具意义。对于巴尔·迪亚而言,非洲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是“人们未能充分关注的长期趋势”之一。
到2030年,全球新增劳动力中将有一半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到2050年,当世界其他地区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劳动适龄人口仍将继续增长。届时,非洲将拥有大约25亿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除非非洲能够找到提升其生产率的方法,否则它将继续在全球竞争中落后,结果是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甩在后面。“人们并没有真正关注这个问题,”他说。
这个重量级对冲基金经理造访阿比让透露了两点信息。首先,不仅是慈善家和援助者关注非洲,资本家们也依然对非洲充满兴趣。2024年,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访问了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南非,以建立并领导能够“惠及下一代”银行的网络。阿联酋最大的企业——国际控股公司(International Holding Corporation)正在关注非洲资产,沙特和卡塔尔的投资基金也是如此。
其次,尽管非洲备受关注,但那些依赖理性决策的投资者清楚地看到,非洲目前的发展轨迹令人担忧。风险在于,非洲经济体可能不会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反而会持续陷入困境。
人口结构的分化可能是一种福祉。非洲移民将在全球范围内填补劳动力缺口,并向母国汇款——目前这些汇款的总额已接近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两倍。随着人口增长,非洲经济体势必扩张,从而推动全球需求。
桥水基金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撒哈拉以南非洲能够复制亚洲的经济转型,它“将成为全球增长的下一个主要引擎”。目前,该地区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5%,但却仅贡献了3%的全球产出和5%的全球经济增长。若撒哈拉以南非洲能将其年均生产率增长率从当前的1%提高至4%(接近印度近年来的水平),到2050年,该地区在全球产出中的占比将提升至10%,并贡献全球增长的五分之一。
然而,风险在于,非洲会出现人口增速高与生产率增长低或停滞并存的情况——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如果当前趋势得不到遏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南非智库安全研究所(ISS)发布了关于“非洲的未来”的情景预测,这些预测综合了人口统计、生产率、资金流动、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等多种因素的数据。其“当前路径”预测的结果令人忧虑:到2043年(其预测的终点年份),非洲按购买力平价(PPP)调整的人均GDP中位数仍将只有世界其他地区的四分之一,与目前基本持平。此外,非洲仍将有4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占全球赤贫人口的绝大多数。
我们这次的特别报道试图解释导致这一令人失望的发展路径的原因,其中包括农业领域技术应用不足、大量低效低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革命的缺失。此外,企业规模小和市场狭小进一步阻碍了生产率的提升。非洲目前的投资规模可能仅为弥合这一差距所需投资的一半。安全研究所(ISS)认为,“要改变这一相当黯淡的预测,需要采取重大措施。”
不过,非洲仍有更好的发展道路。安全研究所(ISS)还预测了一种“综合情景”,即如果非洲国家在多个方面采取正确措施,情况可能会有不同。这些措施包括加快人口转型、扩大教育覆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发展、促进资金流动以及实施《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AfCFTA)。在其最乐观的情景下,安全研究所(ISS)预计未来20年非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差距将开始缩小。到2043年,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非洲人均GDP将达到世界其他地区的三分之一。此外,非洲贫困人口比例将降至8%,远低于“当前路径”预测的17%。
从2025年的视角来看,在全非洲范围内,未来经济状况似乎不太可能上升。更可能的情况是,非洲国家之间已经显现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去年,全球增长最快的20个经济体中有9个位于非洲,其中包括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和科特迪瓦。“非洲正在分化,”《穿越时空的经济学家》(The Time-Travelling Economist)一书的作者查理·罗伯逊(Charlie Robertson)这样认为。他指出,那些生育率降至3以下的国家,如毛里求斯(1979年)和摩洛哥(1999年),受益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较低的生育率使家庭能够储蓄更多资金,从而增加整体投资规模并降低利率。他还指出,肯尼亚预计将在2029年达到这一生育率门槛。
“你需要区分非洲大陆上不同的国家,”阿米特·贾因(Amit Jain)警告道,他曾在非洲工作多年,目前就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非洲研究中心。他指出,摩洛哥正在发展农业商业,而东非国家在儿童教育和电力普及方面比西非国家做得更好。他补充说,像肯尼亚这样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有望融入亚洲企业的供应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可能无法达到人均6万美元的水平,但1.5万美元是有可能的,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实现泛非洲的快速增长需要各国间的合作。“非洲需要将自己转变为一个更大的单一市场,类似于印度正在努力做的事情,”贾因表示。世界银行估算,如果《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AfCFTA)全面实施,到2035年非洲整体GDP将增长7%,并使400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所有与非洲利益相关的各方都必须放眼全局。非洲各国需要制定促进发展的协议,以支持大型企业和高效产业的崛起。整个非洲必须将《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AfCFTA)变为现实,从而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强的谈判能力。外国政府也需要正视一个事实:当前的发展融资模式远远无法满足非洲经济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或许最重要的是,非洲需要再次立下雄心壮志。在太多非洲国家,默认的发展模式是美国乔治敦大学的肯·奥帕洛(Ken Opalo)所称的“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式的发展主义”,这是一种“走到哪算哪”的做法,它沿袭外部设定的路径,而缺乏对终极目标的清晰认知。非洲的政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迫切需要设定自己宏伟的经济转型目标,并动员民众共同实现这些目标。
当然,风险很大。不过,非洲的人口激增催生出“21世纪是非洲的世纪”这一观点,它或许会成为现实,但这个世纪的四分之一已过,非洲最好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