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渤海湾盆地氦气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组近日与相关高校、油田、地矿等单位相关科研人员开展对接,加快推进渤海湾盆地氦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该项目组以现场交流和网络视频的形式,分别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和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华北油田,以及内蒙古地质调查研究院、山东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等单位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研讨,就氦气资源的调查评价技术方法、评价关键指标优选、影响氦气资源分布的地质及生产等动静态因素分析方法、华北地区氦气资源潜力区分布特征等影响氦气资源评价的关键问题交换了意见。
项目组成员正在进行氦气气体样品取样。 天津地调中心 供图
据了解,天津地调中心近年来建立了氦气资源调查评价业务团队,主要开展我国东部地区预研究、海陆油气井(地热井)现场调查取样、成藏及资源潜力评价等工作,逐渐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渤海湾盆地的氦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法,保障渤海湾盆地氦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氦气广泛用于医疗、航空航天、民用高科技等领域,且不可替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民生需要,我国对氦气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全球已开发的氦气资源主要与天然气伴生,我国发育多种类型的含油气盆地,东部的郯庐断裂带是氦气资源找矿的重要潜力地区,而渤海湾盆地是郯庐断裂带周缘发育的大型含油气超级盆地,具有广阔的氦气资源找矿前景。针对渤海湾盆地开展氦气资源的调查评价,可以有效服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悉,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22年设立渤海湾盆地氦气资源调查与评价地质调查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22年-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