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矿业信息网-珠穆科技

出口退税或导致铝加工企业利润被完全侵蚀、沪铝上涨13%,对铜影响不大,通胀预期利好黄金

   日期:2024-11-18     来源:中国矿业网    浏览:161    评论:0    
核心提示:铝的价格出现波动

铝市场正面临重大变革,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深刻影响行业格局。取消铝材的出口退税,意味着国内铝加工企业将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尤其是那些净利率仅为10%左右的企业。随着政策的实施,铝加工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被完全侵蚀,除非能够将这些成本部分转嫁给下游或海外市场


这一政策的影响还可能导致国内外铝价差的扩大。预计沪铝价格将上涨13%,这将为铝材进口打开新的窗口。价格的变化将取决于内需与外需的强弱关系,若外需强于内需,全球铝价可能随之上升。


相比之下,铜市场的反应则相对温和。数据显示,受影响的铜材出口量仅占中国铜材总产量的3.2%,因此政策对铜价的直接影响有限,更多是通过产业链成本的上升来间接影响价格。短期内,铜价可能维持偏强震荡,尽管宏观事件带来不确定性,但铜市场的基本面支撑依然强劲,供给收缩明显,预计明年铜的供需将趋紧,有利于价格中枢的上移。


此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反映了国家在全球铝材市场中的战略考量。限制铝材出口旨在加强国内产业链,将铝材视为战略资源。这一政策不仅展现了对内需的信心,也在调整对外需的策略,将部分成本转嫁至全球市场。随着政策的实施,全球铝价可能面临上涨压力,尤其是在外需强劲的情况下。

           02           

从12月1日起,中国将取消铝材、铜材及部分化学产品的出口退税,这一政策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大转变,也是在当前贸易战背景下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过去通过补贴维持的出口优势将不再持续,全球市场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


此次政策变动可能会显著影响黄金市场,因中国的出口限制将向全球输出通胀压力。特朗普上任后实施的加征关税政策已经在美国造成了通胀压力,而这一新政策料将对黄金价格形成利好预计


我国铝产品多以76系列为主,例如7604的关税约为30%,加上13%的增值税,政策的变动实际上提升了铝制品的综合税率,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


对国内铝加工企业而言,挑战显而易见。若未能生产高端铝产品,这部分企业的净利率通常较低,13%的成本提升将大大削弱它们的利润空间,无法完全由企业内部消化。


在对未来几种市场情况的预判中,首先,若维持当前的价格水平,伦铝与沪铝的价差将扩大,导致铝材进口窗口的打开。政策实施后的调整期约一个月,市场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铝价。如果外需强劲,全球铝价有望上涨,沪铝预计会随之上升13%。反之,若内需强于外需,则低价的伦铝将涌入市场,但国内价格涨幅可能有限。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内外需均弱的情况下,市场将可能面临当前铝价回落13%的局面。


           03           

明年,国内铝的供给将仅增加40万吨,其中包括20万吨的新投产和20万吨的复产。同时,铝原料的稀缺性愈加明显,国家针对这一现状推出了两项政策:一是加大非铝材的出口力度,二是限制铝材的出口,以刺激内需并重新分配外需。这样一来,原本由中国承担的13%增值税成本将转嫁给全球市场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全球范围内的铝材生产成本提高,全世界的铝产品定价将受到影响。以往,铝的出口定价是基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铝价加上加工费,再减去13%的增值税,而如今这一部分费用则交由下游产业链承担。


在探讨不同市场情境时,可以分析三种可能的情况:首先,如果内需强于外需,铝价将上涨13%,相应的成本由消费者买单;其次,若外需较强于内需,伦铝与沪铝价格同样会上涨,消费者依旧承担成本。而最后一种情形是内外需均显疲软,此时利润将被上游企业侵蚀。由于海外铝材增速有限,且中国铝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然存在,最终税收成本将转嫁至海外买家。


从国家战略的视角来看,铝材出口关税的调整显示出国家对于该行业的重视。电解铝过去不对外出口,而此次政策则将限制扩展至铝材出口,表明铝材被纳入全球战略基础的考虑中。虽然出口关税已经有所调整,但铝材的变化幅度较小,体现出国家对于国内产业链的加强,同时则也在回应海外产业链重构的需求。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从1月至9月,相关铝材的出口总量约为462万吨,占我国铝材出口的10%以上,覆盖率几乎达到99%。如果在一个月内价格差异未能得到调整,沪铝价格可能会受到一定压力,但更有可能引发伦铝价格的上扬,进而推动整体铝价上升,形成市场供需的新平衡。


展望未来,国内市场对内需显得信心十足,同时外需可能也会出现转变。铝材的供应将面临更为紧张的局面,伦铝价格的涨幅很可能会明显高于沪铝,以此缩小两者间的价格差距。

           04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政策对铜价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SMM的最新数据,今年我国铜的出口量截至9月底已达到61万吨,而受此次政策影响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3.2%。与此同时,进口铜材约为27万吨,显示出我国依然是一个铜材的净进口国。今年前九个月,铜材的累计产量达到了1633万吨。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出口退税的取消将导致成本上升,这一部分成本需要在整个产业链中分摊。关键在于外需的接受程度和内需的消化能力。如果下游需求疲软,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向上游传导。与之前砂糖市场的演变类似,这一过程值得关注。


尽管政策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但对铜价的直接影响却相对有限。近期的进出口政策变化也值得注意,尤其是进口型号的调整。与下游铜材企业的交流显示,此次废铜调整涉及的型号范围较窄,对铜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展望铜价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专家们维持了之前的看法:短期内铜价将保持偏强震荡。当前,宏观经济事件频繁,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的复杂局势。如果明年关税上调,外需可能会受到冲击。国内经济走势和政策力度将是关键因素。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大,12月的加息节奏也尚不明朗。因此,短期内,单一事件难以形成市场预期,铜价将继续维持偏强震荡。


支撑铜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今年的基本面对铜价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供给收缩幅度较大,去年边际铜增量约为80万吨,而今年铜矿增量仅为40万吨左右。部分头部矿企已下调了产量指引,进一步增强了铜价的支撑。其次,从7到8月的价格走势来看,市场曾因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而情绪悲观。专家认为,特朗普上台后,铜价的调整不会比当时更为悲观。近期,美元走强对市场形成了压制,但美元指数下跌后,海外有色金属价格小幅回升。


短期内,需密切关注宏观事件的催化作用。对于明年的价格走势,专家持乐观态度,预计供需情况将趋于紧平衡,供给增速在1.8%到2.2%之间,需求增速则在2.5%到3%之间,这将有利于价格中枢的上移。具体的市场节奏仍需观察宏观事件的影响。


 
标签: 铝价格
打赏
 
更多>同类矿业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矿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专家列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