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矿业信息网-珠穆科技

新疆金多金属探矿权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 发布日期:2020-03-01 21:12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项目并购区域:北京
  • 浏览次数57
  • 留言咨询
详细说明
 新疆金属矿基本概况

矿区勘察面积17.14平方公里,矿区平均海拔高度3180米至4200米,最高达5000米,控矿平均海拔在3000米-4500米左右,相对高差1500米,属于中高海拔地区,一般身体健康人员都可适应工作,该矿属新疆矿业有限公司所有,现到勘探阶段。

二、交通:该矿区从乡属三级柏油路面,100公里,从乡镇府到矿区有简易公路80公里到矿区三小队沟口,从沟口到矿区有7-8公里左右,无路,需步行。沿三小队河自东向西南而上到矿区,该路段复杂难行,是该矿后期开采的最大困难。

三、气候

属典型的温带,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9.4摄氏度, 年平均降水量135.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386.3毫米。年无霜期221天,但是在矿区内为山区暖温带气候,冬暖夏凉,长年可施工采矿选矿。

四、水文

矿区内水源充足,由三小队河从西南流向东北,从矿区流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水量平均在10立方左右/秒断面。洪水期更大,降雨量一般在6-8月份,在海拔5000米以上,常年有积雪冰川,河水全靠冰川积雪融化而来,生活用水和矿山用水充足。

五、电源

矿区内无大电源,离大电源80公里左右。

六、通讯

现矿区内有移动通讯网络。

七、矿区地质

矿区位于西昆仑山阿克陶县内管辖,属公格尔山峰北坡南翼,巴什其木干成矿区与苏盖提之间。该矿区境内地势险要,山体切割较陡,受断裂和褶皱构造影响较大,地表表现为沟谷,地势山脉走向为东西偏北向,轴向东西走向,南北向背斜构造。

      在该矿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属典型的复杂矽卡岩型成矿区,多因素复杂成矿区。本矿区内主要出露岩石灰岩,片麻岩,花岗岩、石英岩,石英二长岩、绢云母化、千枚岩,大理岩,青磐岩化白云岩、以及各种混合性杂岩。金属矿物主要有铜、铅锌、钨、钼、锡,金、银、黄铁,硫等,这些金属矿产多以伴生或共生。巴什其木干成矿区,主要包括牧业五大队、六大队近上千平方公里,有几十家矿业公司探矿作业。因此,该成矿区是由多套花岗岩和灰岩组成的蚀变岩形成的复杂性矽卡岩成矿区,为多期次岩浆岩与沉积岩作用及热液蚀变交代作用形成的多金属矿矿化区,是本矿区形成各种金属矿产的主要来源。

八、矿床地质

在本矿区内,主要出露有两套花岗岩和一套石英岩脉体,在他们之间过渡形成多条断裂构造带,构造带以石灰岩、石英岩、灰绿岩、长石、云英岩等岩石组成,受岩浆热液,变质作用的影响,蚀变明显,主要产在这两套花岗岩和石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显示了很好的成矿条件,现矿区基本查明的金属矿物有铜、金、银、钨、钼、锡,金属矿物有黄铁矿、白铁矿、铅锌矿、硫、砷等化合物;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石榴石、绿帘石,出露的岩石主要有花岗岩(可利用),石英岩、云英岩、灰岩、碳酸岩、片麻岩等混合杂岩体,是典型的复杂性矽卡岩,具有多因素复复杂成矿的特点。根据本矿区地质构造,受三小队河的断裂构造影响,把矿区分成南北两个矿区,本矿区内根据全面踏勘和地质工程揭露,仅对北矿区重点作了普查。因此,本矿区矿床地质和各矿脉走向产状如下:

1.本矿区地质主要有二套花岗岩和一套石英岩,其次为灰岩和石英交代形成的变质岩,褐铁矿化含金矿脉矿床,属热液型矿床组成,各矿脉多产在他们的内外接触带上,矿脉走向近南北向,单斜构造,总体由东向西北向侧伏。各矿脉走向南北向,与花岗岩和石英岩一致。但是,构造由东边第一套花岗岩东西走向偏西北向,与第二套花岗岩到石英脉岩东西走向偏北东向,宏观上看有相斜构造。现以基本查明了北矿区有五条断裂构造带,形成的矿脉,各矿脉如下:

第一矿化带:自西向东,在矿区最西边,也是含金矿的石英脉岩,该石英岩走向南北向,产状近直立,宽50-60米,长1000米以上可看见,最长在4000米。北高南低,在他的西外侧接触带上,以灰岩为主,与石英交代形成的含金矿扳岩矿脉,宽在60米,长4000米左右,走向近南北向,产状近立槽与石英岩走向一致,并列平行在石英岩的接触带上,现作了地质工程,有二个平洞和四个揭露探槽,各矿脉分别如下:

一号矿脉点:

(1):含金石英矿脉,宽60米,长1000米以上,打平洞两条,一号平洞沿脉115米,穿脉40米,共计155米,都见矿,二号平洞离一号平洞高差60米,沿脉平洞50米,穿脉50米,共计100米。含金品位0.5-2-5-7克/吨,裂隙带富集达20克左右,到地表最高达30克/吨以上,平均品位达3克/吨以上,该矿脉走向南北向近直立,完全可露天开采,地质储量估算。

长1000米*宽60米*高500米=3000万立方*(2.5吨)=7500万吨*2克/吨=150吨。该矿脉近是地表以上储量,若地表以下延伸100-300米,延长4000米,该矿脉走向仍有延长。长在4OOO米左右,实际内隐藏金属量可翻几番。

(2):二号矿化带,在石英脉的外接触带西侧,该矿脉走向南北向,倾向西,长4000米,宽60米,有四处探槽揭露,经探槽揭露地表金品位较低,从0.5-0.7-1-1.5克/吨,平均达1克/吨以上左右。该矿脉内型是本矿区储量最大,矿脉最多的,属蚀变岩型矿,大小矿脉近80多条,宽从1—5米-10— 60米不等都是普遍含金、银矿,岩性主要以灰岩和石英交代形成的斑岩岩型热液矿床,他们并列产出单斜构造,走向都为南北向。长从200--300米,-500米---1500米-4000米不等。金属矿物以金银为主、有黄铁、白铁、硫、砷等、脉石矿物有灰岩、石英、砂岩、加矽卡岩化,碳酸岩化。本人认为属复杂矽卡岩蚀变的含金多金属矿床,地表矿脉普遍遭受褐铁氧化,是含金矿脉的重要标致。成群成带出露,规模地质储量巨大。二号矿脉储量估算:

长4000米*宽60米*深300米=7200万立方米*(2.5吨)=1.8亿吨,含金平均品位最低1克/吨,1.8亿吨*1克/吨=180吨。该矿点工作程度底,近地表有探曹揭露。远程距离和深部没有作工程。

        (3):在温泉处大小矿脉有十余条,最大一条矿脉长1500米*宽40米至60米*深300米=1800万立方米*(2.5吨)=4500万吨,含金品位1克 /吨=45吨。没有工程揭露。属晚期板岩。

        (4):其他10条矿脉,每条矿脉宽5米,长1000米左右,深300米,总地质储量估算长1000米*宽50米*深300米=1500万立方米*(2.5吨)=3750万吨*1克/吨=37.5吨。其他小矿脉1-3米不算。

三号矿化带:

有金矿、钨矿、钼矿脉近十余条,金矿脉有20余条,具有规模的上10米宽,长上千米的3条.500米长,宽5米有10条矿脉,地表含金品位0.5-1-1.5-2克/吨不等,地质储量估算

      (1)、3条矿脉长1500米*宽30米*深300米=1350万立方米*(2.5吨)=3370万吨*1克/吨=33.75吨。

      (2)、10条矿脉长500米*宽50米*300米=750万立方米*1克/吨=7.5吨,其他小矿脉不计。

      (3)、关于钨钼矿大小有10几条矿脉,他们主要产在花岗岩的类外接触带上和构造带中,钨品位平均0.5左右%,最高7%,钼0.5%,最高达到3。地质储量保守在上亿吨左右,钨钼矿脉最长2500米至4000米,最宽30米,1-3-5米矿脉均可采矿。

        该矿脉类型属矽卡岩类型,主要以石英、绿帘石、石榴石、云英岩化,属高温热液交代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以钨、钼、锡、金、银、硫等,再该区域对三号矿脉做了地表勘察揭露,计划两个平洞进行深部工程,探槽总方量在300立方米左右,对另外两条钨、钼矿脉做了平洞工程,沿脉打平洞深各50米,矿脉稳定取得初步成果。

        在矿区最北边打平洞3条,每个平洞深150米,打在灰岩的蚀变岩带上,有褐铁矿化,金、银、铅、锌、品位均较低,在本区北部,高3650米处,有金矿脉4条,钨钼矿脉3条,长300米左右,宽2-10米,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点上,各矿脉走向南北向,单斜构造,倾向西,倾角65度-85度,该矿脉点无工程揭露,地表出露较好,暂不计储量。

九、成矿理论分析:

本矿区受三小队苦山河大断裂构造控制,走向近东西向,轴向形成南北背斜构造,长30多公里,该河常年流过矿区。在矿区内有两条较大的次级构造,一条由北向南走向的断裂构造,长10公里左右,北低南高,另一条由南向北走向的断裂构造,长7公里左右,南低北高,其他小次级构造数条,两条构造一南一北,相距一千米左右,长年有小溪淌流。

          矿区内有两套花岗岩和一套含金石英脉岩,各条矿脉产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次级构造控制,全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含金石英脉层间破碎裂隙发育,各种不规则裂隙布遍全矿体,透水性非常好,下体矿床层间水溪发育,上部靠地表氧化较高,中深部无氧化,为原生矿体,属高温热液型矿床,在地质成矿理论上成立。

钨钼矿床属典型的高温热液型矿,属矽卡岩型,该矿脉产在花岗岩的内外接触构造带上,受小次级构造控制,地质成矿理论成立。

关于热液型矿床:本矿区储量最大的蚀变岩含金、银、铜、铅、锌矿床,晚于高温矿床,他的物质来源主要于本矿区温泉热水升华有密切关系,该温泉地表温度从20度-70度不等,内部温度更高。硫化氰含量非常高(没有化验)地表散发的空气非常浓,表明深部含硫非常高,标致含硫成矿的载体和来源。含硫温泉长在一千米左右,断续从矿区南北矿床裂隙常年流出。理论推断在深部还在继续富集成矿的可能?应该隐伏着大型矿床和高品位的矿。

    因此,从地表氧化蚀变的岩性和硫铁氧化的褐铁氧化反应和化验分析的结果推断,金属金、银、铁、硫、砷矿物是早期水热液升华富集的产物。早期有比现在更大更热的热水活动,水温在200-300度左右,或是一个较大的热湖赋存地,有后期地壳岩浆运动和造山运动,陆地渐渐台升,先有花岗岩,后有次生灰岩和石英交代岩浆沉积,形成矿床,由于热湖下沉和岩浆活动造山升高,热水温泉减少,现存于地下深处,有高硫富存,是热水继续向地表流出。所以,热液成矿与地下水热液有密切关系。

      与地下热液成矿是当前世界地质界都高度重视,也是前沿课题,主要有太平洋深海和日本海,矿床储量非常之大,品位也非常富,我国内陆有多处矿山与地下水热液成矿有一定关系。

    在本矿区内,含金热液矿床层间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金矿物主要富集在灰岩与石英交代的层间,包镶在黄铁矿、白铁矿或铜矿之中,以浸染状或粒状,本矿床属热液成矿,属碳酸岩及与碳酸岩有关的岩体,这些岩体是极为复杂的岩浆作用和热液作用的产物。后期热液作用通常以各岩带后期裂隙和断层中发育硫化物矿脉为特征。但主要的富矿体都赋存于裂隙发育的贯入式碳酸岩、杂岩体和灌入碳酸岩细脉内。

根据构造叠加晕预测金矿盲矿的共性与特性分析:本矿区各种金属元素有:金、银、铜、铅、锌、砷、铋、钼、锡、钨、黄铁矿、白铁、硫、毒沙、脉石矿物、石英、灰岩、碳酸盐、石榴石、绿帘石、钾长石、钠长石。

在研究建立典型(金)伴生元素(银、铜、铅锌、砷、铅、铋、钼、镁、汞等),控矿元素(钾、钠、硅、铁)及矿化剂元素,(硫、铁、氯)的沉淀理想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热液金矿床的不同成矿阶段元素组合沉淀演化的规律规模式。

参考国内外,金矿成因和类型分析,本矿区热液含金、多金属矿,属复杂矽卡岩型成矿类型,根据构造叠加晕预测金矿、盲矿的理论分析,本矿体完全具备各种成矿元素的建造。

十、关于本矿区铂族元素的成矿分析:

        在矿区内金矿床主要以热液型金矿,含铂族元素,金矿体赋存于前寒武系,碳质千枚岩和凝灰千枚岩中,其矿化类型可分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大类。在本矿区内主要以蚀变岩性是主要金矿化类型,呈层状和似层状沿层间构造破碎带产出。贵金属的富集作用与碳质、火山凝灰质、硅质岩石有关,黄铁化和硅化与金和铂族元素成矿有着密切的成生关系。成为热液交代作用成矿的矿源层。

从金矿区分析铂族元素在本矿区内含金矿床普遍赋存,含金矿床主要以碳质灰岩和石英交代形成热液型金矿床,黄铁化、白铁化、硫、砷化物,在矿区内主要有温泉升华富集形成。

因此,在本矿区内,金矿脉与铂族元素是伴生关系,不可分离的,具有非常大的内温经济价值。

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系指岩浆期后气液流体的热液作用和交代作用所形成的含铂族元素的多金属矿床,有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班岩型铜(钼)矿床,热液型铜矿床和硅化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等。这些热液矿床铂族元素含量一般均较低,主要为Pt铂,Pd钯。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密切联系,因Pt铂和Pd钯元素主要赋存于铜硫化矿物中,而具有综合利用价值,一般铂+钯均达0.3-0.6*10-6。各别富集较高。本矿区属这种类型。以上是理论上分析和推理,近供参考。

十一:矿区选厂建议:

          在本矿区内牧业六大队有大片河套和漫滩,宽500-800米,长15公里,有些较宽地段完全可建选厂,离矿区上游5公里处三小队有一处较大漫滩也可建选场。

十二:存在的问题:

            本矿区总体是地质工作程度低,交通不便,矿区有7-8公里路不通,给当前矿山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十三:结论:宏观全矿区各矿脉和矿种,主要矿物有金、银、钨、钼,锡,为主,并有铂族元素及铅锌矿,各矿脉走向都基本是南北走向,单斜构造,倾向西,倾角在65度-90度之间,含金矿脉大小80余条,钨钼矿脉大小在十几条,全矿区有上百条矿脉,储量大,品位均达工业经济价值矿床,也都是可采矿脉,控矿海拔在3000米-4500米,相对高差1500米,可常年采矿选矿,三小队河常年畅流,冬季不结冰,主要受温泉影响,该温泉水可利用选矿、取暖、工人洗澡,利用价值较大。

根据全矿区现有地表和平洞探矿工程揭露,金矿脉地质储量近l0亿吨,钨、钼金属吨若品位在0.5估算,金属吨30吨以上,尤其是金矿远景储量更大,在温泉区域深部隐伏着大型矿床,内温经济价值非常巨大。金远景。

联系方式






该企业最新项目并购
网站首页  |  专家列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